自从1894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越英国,登上全球经济霸主宝座以来,一百多年间,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一直无人撼动。无论是曾经叱咤风云的“日不落帝国”英国权威配资,还是后来的苏联、日本,这些挑战者都没能撼动美国的领先地位,最终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。
进入21世纪,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,令世界瞩目。特别是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,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,外界普遍认为,中国将成为最有希望挑战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国家。
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。在2021年,中国GDP已经达到了美国GDP的77%,考虑到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潜力,外界普遍预测,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二十年内赶超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。
然而,从2022年开始,中国GDP占美国比重却意外地出现了连续下滑,这让一些西方媒体开始迫不及待地炒作“中国经济崩溃论”,并试图将中国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相提并论,声称中国经济已经触碰了美国设定的“70%GDP红线”,将不可避免地遭到美国的全面打压,最终重蹈日本的覆辙,失去挑战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机会。
那么,中国经济真的会像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“崩溃”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首先,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,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失去了活力。相反,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发展韧性和潜力巨大,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有着本质区别。当年的日本,在广场协议的压力下,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,导致日元大幅升值,经济泡沫破裂,最终失去了挑战美国的机会。而中国,绝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。
其次,简单地用GDP总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,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。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、发展阶段、物价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,不能简单地将两者进行直接对比,就像用苹果的重量去和西瓜的重量比较一样,没有可比性。

事实上,如果考虑到购买力平价(PPP)因素,即同样的商品和服务,在美国的价格要比中国高得多,中国的经济总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。此外,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,长期以来一直利用美元霸权,操纵汇率,人为拉高自身GDP数据,掩盖其国内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,例如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、不断攀升的政府债务、日益严重的社会撕裂等。
例如,美国近年来频繁加息,表面上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,但实际上也是为了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从而推高美元汇率,人为拉大与其他国家,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差距,这无疑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,也反映出美国经济的脆弱性和不自信。
中国经济发展,有着强大的韧性和潜力,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停滞不前,反而会在挑战中不断壮大。
#深度好文计划#权威配资